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大字幕

重置

退出服务

用心护航残疾儿童健康成长路——广西梧州市“十四五”期间为6200多人次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

稿件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残联 发布时间: 2025-10-16 字体: [][][]

  “妈妈,我要喝水。”安安(化名)伸出小手对妈妈说道。曾经的安安,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较弱,只能发出“呀呀”的声音,并且在大运动、精细动作以及生活自理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都明显滞后。

  经过两年多的康复训练,他不仅能够理解日常用语,还能用3-5个字的短句主动表达需求;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大声回应;还可以完成向前跳、左右手轮流拍气球等运动以及夹夹子、扣纽扣等精细动作。安安的进步,真切地展现了广西梧州市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中持续深耕所取得的扎实成效。

  梧州市始终将这份“守护成长”的责任扛在肩上,围绕“一切为了残疾儿童更好康复、更全面成长”的核心目标,形成地方党委、政府主导,市、县残联牵头,卫健、民政、教育等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并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

  把好事办实,更要把服务做细。在救助流程上,梧州市残联系统安排专人负责,从审核救助申请资料,到主动帮家长对接就近的康复定点机构,全程打通“申请-审核-康复”的衔接堵点,让家长少跑腿、少操心。残联工作人员还会定期回访受助家庭,与定点机构保持常态化沟通,根据康复效果和家长需求动态调整服务方式。

  好政策,更要让需要的人“看得见”。为了让救助政策宣传到位,把宣传资料发到乡镇、村,由当地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进村入户进行政策宣传,面对面讲解补助标准、一步步梳理申请流程,遇到疑问耐心解答,就是为了让每个有需要的家庭都能知晓政策、用好政策,动员更多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抓住康复关键期。

  梧州市还积极探索“康教融合”新模式,让康复与教育同频共振。以蒙山县蒙山镇大风车幼儿园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为例,通过开设全日制、半日制、时段制等多种服务模式,既抓康复训练,也重融合教育。机构里的“融合班级”,让普通儿童与特殊需要儿童一起学习游戏,用同伴的陪伴带动他们能力提升;同时整合幼儿教师与康复教师资源,系统精准匹配孩子的学习和康复需求。

  康复质量,是家长最关心的事,也是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重中之重。梧州市残联系统始终把规范康复定点机构管理放在突出位置,不仅加大日常监督力度,指导机构按标准开展服务,还会联合教育、卫健等部门,对全市定点机构进行全面评估,守住规范训练底线。目前,全市有22家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其中1家四星级康复机构,3家三星级康复机构。此外,梧州市残联还持续开展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让孩子们能在更专业的呵护下开启康复之路。

  “十四五”以来,梧州市持续深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以扎实行动为残疾儿童点亮希望之光。目前,累计已为6200多人次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帮助他们在认知、运动、生活自理、融入社会等方面逐步突破。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67号   许可证号宁ICP备15001741号-1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新昌东路208号   电话:0951-5668813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宁夏新闻网)